2.1 用戶接口和操作方法
1. 電流互感器試驗
在參數界麵,用 旋轉鼠標切換光標到互感器類型欄,選擇互感器類型為電流互感器。
2. 試驗接線
試驗接線步驟如下:
第一步:根據表2.1描述的CT試驗項目說明,依照圖2.1或圖2.2進行接線(對於各種結構的CT,可參考附錄D描述的實際接線方式)。
表2.1 CT試驗項目說明
電阻 | 勵磁 | 變比 | 負荷 | 說明 | 接線圖 |
√ |
|
|
| 測量CT的二次繞組電阻 | 圖2.1,但一次側可以不接 |
√ | √ |
|
| 測量CT的二次繞組電阻、勵磁特性 | 圖2.1,但一次側可以不接 |
√ |
| √ |
| 測量CT的二次繞組電阻,檢查CT變比和極性 | 圖2.1 |
√ | √ | √ |
| 測量CT的二次繞組電阻、勵磁特性,檢查CT變比和極性 | 圖2.1 |
|
|
| √ | 測量CT的二次負荷 | 圖2.2, |
圖2.1 CT直阻、勵磁、變比試驗接線方式 圖2.2 CT二次負荷試驗接線方式
第二步:同一CT其他繞組開路,CT的一次側一端要接地,設備也要接地。
第三步:接通電源,準備參數設置。
3. 參數設置
試驗參數設置界麵分別如圖2.3、圖2.4。
圖2.3 基本參數設置界麵
圖2.4 擴展參數設置界麵
參數設置步驟如下:
用旋轉鼠標 切換光標到要設置的參數位置。
(1)線路號、相別、CT編號、繞組號:可輸入字母和數字,默認保存的報告文件名為“CT_線路號_相別_CT編號_繞組號.”。
(2)額定二次電流
: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的額定電流,一般為1A和5A。
(3)級別:被測繞組的級別,對於CT,有P、TPY、計量、PR、PX、TPS、TPX、TPZ等8個選項。
(4)當前溫度:測試時繞組溫度,一般可輸入測試時的氣溫。
(5)額定頻率:可選值為:50Hz或60Hz。
(6)最大測試電流:一般可設為額定二次電流值,對於TPY級CT,一般可設為2倍的額定二次電流值。對於P級CT,假設其為5P40,額定二次電流為1A,那麽最大測試電流應設5%*40*1A=2A;假設其為10P15,額定二次電流為5A,那麽最大測試電流應設10%*15*5A=7.5A。
如果用戶希望看到以下結果,需要準確設置擴展參數,否則可以跳過這一步,(建議用戶設置)。
(1)匝比誤差、比值差和相位差
(2)準確計算的極限電動勢及其對應的複合誤差
(3)實測的準確限製係數、儀表保安係數和對稱短路電流倍數
(4)實測的暫態麵積係數、峰瞬誤差、二次時間常數
對於不同級別的CT,擴展參數的設置也不同,見表2.2。
表2.2 CT擴展參數描述
參數 | 描述 | P | TPY | 計量 | PR | PX | TPS | TPX | TPZ |
額定一次電流 | 用於計算準確的實際電流比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額定負荷, 功率因數 | 銘牌上的額定負荷,功率因數為0.8或1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額定準確限值係數  | 銘牌上的規定,默認:10。用於計算極限電動勢及其對應的複合誤差 | √ |
|
|
|
|
|
|
|
額定對稱短路電流係數  | 銘牌上的規定,默認:10。用於計算極限電動勢及其對應的峰瞬誤差 |
| √ 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
額定暫態麵積係數 | 銘牌上的規定,默認:20 |
| √ |
|
|
|
| √ | √ |
一次時間常數 | 默認:100ms |
| √ |
|
|
|
| √ | √ |
二次時間常數 | 默認:3000ms |
| √ |
|
|
|
|
| √ |
工作循環 | C-t1-O或C-t1-O-tfr-C-t2-O,默認:C-t1-O循環 |
| √ |
|
|
|
| √ |
|
t1 | 第一次電流通過時間,默認:100ms |
| √ |
|
|
|
| √ |
|
tal1 | 一次通流保持準確限值的時間,默認:40ms |
|
|
|
|
|
|
|
|
tfr | 第一次打開和重合閘的延時,默認:500ms。選擇C-t1-O-tfr-C-t2-O循環才顯示 |
| √ |
|
|
|
| √ |
|
t2 | 第二次電流通過時間,默認:100ms。選擇C-t1-O-tfr-C-t2-O循環才顯示 |
| √ |
| √ |
|
| √ |
|
tal2 | 二次通流保持準確限值的時間,默認:40ms 選擇C-t1-O-tfr-C-t2-O循環才顯示 |
| √ |
|
|
|
| √ |
|
額定儀表保安係數 | 銘牌上的規定,默認值:10。 用於計算極限電動勢及其對應的複合誤差 |
|
| √ |
|
|
|
|
|
擴大電流標定 ext | 範圍:100%~400%,默認:120% |
|
| √ |
|
|
|
|
|
額定計算係數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額定拐點電勢Ek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Ek對應的Ie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麵積係數 |
|
|
|
|
|
| √ |
|
|
額定Ual | 額定等效二次極限電壓 |
|
|
|
|
| √ |
|
|
Ual對應的Ial |
|
|
|
|
|
| √ |
|
|
第五步: 選擇右邊的開始按鈕進行試驗。
4.試驗結果
試驗結果頁,界麵分別如圖2.5~2.6。
圖2.5 試驗結果界麵一
圖2.6 試驗結果界麵二
對於不同級別的CT和所選的試驗項目,試驗結果也不同,見表2.3。
表2.3 CT試驗結果描述
試驗結果 | 描述 | P | TPY | 計量 | PR | PX | TPS | TPX | TPZ |
負荷 | 實測負荷 | 單位:VA,CT二次側實測負荷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功率因數 | 實測負荷的功率因數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阻抗 | 單位:Ω,CT二次側實測阻抗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電阻 | 電阻(25℃) | 單位:Ω,當前溫度下CT二次繞組電阻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電阻(75℃) | ,單位:Ω,折算到75℃下的電阻值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勵磁 | 拐點電壓和拐點電流 | 單位:分別為V和A,根據標準定義,拐點電壓增加10%時,拐點電流增加50%。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不飽和電感 | 單位:H,勵磁曲線線性段的平均電感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剩磁係數 | 剩磁通與飽和磁通的比值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二次時間常數 | 單位:s,CT二次接額定負荷時的時間常數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極限電動勢 | 單位:V,根據CT銘牌和75℃電阻計算的極限電動勢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|
| √ | √ |
複合誤差 | 極限電動勢 或額定拐點電勢Ek下的複合誤差 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
峰瞬誤差 | 極限電動勢 下的峰瞬誤差 |
| √ |
|
|
|
| √ | √ |
準確限值係數 | 實測的準確限值係數 | √ |
|
| √ |
|
|
|
|
儀表保安係數 | 實測的儀表保安係數 |
|
| √ |
|
|
|
|
|
對稱短路電流倍數Kssc | 實測的對稱短路電流倍數 |
| √ 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
暫態麵積係數 | 實際的暫態麵積係數 |
| √ |
|
|
|
| √ | √ |
計算係數Kx | 實測的計算係數 |
|
|
|
| √ |
|
|
|
額定拐點電勢Ek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Ek對應的Ie | 額定拐點電勢對應的實測勵磁電流 |
|
|
|
| √ |
|
|
|
額定Ual | 額定等效二次極限電壓 |
|
|
|
|
| √ |
|
|
Ual對應的Ial | 額定等效二次極限電壓對應的實測勵磁電流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變比 | 變比 | 額定負荷下的實際電流比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匝數比 | 被測試的二次繞組與一次繞組的實際匝比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比值差 | 額定負荷下的電流誤差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相位差 | 額定負荷下的相位差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極性 | CT一次和二次的極性關係,有同極性/-(減極性)和反極性/+(加極性)兩種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匝比誤差 | 實測匝數比與額定匝比的相對誤差 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.2 電壓互感器試驗
在參數界麵,用 旋轉鼠標切換光標到互感器類型欄,選擇互感器類型為電壓互感器。
2.2.1 試驗接線
試驗接線步驟如下:
第一步:根據表2.4描述的PT試驗項目說明,依照圖2.7或圖2.8進行接線。
表2.4 PT試驗項目說明
電阻 | 勵磁 | 變比 | 說明 | 接線圖 |
√ |
|
| 測量PT的二次繞組電阻 | 圖2.7,一次側必須斷開 |
√ | √ |
| 測量PT的二次繞組電阻、勵磁特性 | 圖2.7,一次側必須斷開 |
|
| √ | 檢查PT變比和極性 | 圖2.8 |
圖2.7 PT直阻、勵磁試驗接線方式 圖2.8 PT變比、極性試驗接線方式
第二步:同一PT其他繞組開路。
第三步:接通電源,準備參數設置。
2.2.2 參數設置
PT的試驗參數設置界麵如圖2.9。
圖2.9 PT參數設置界麵
參數設置步驟如下:
用 旋轉鼠標 切換光標到要設置的參數位置。
(1)線路號、相別、PT編號、繞組號可輸入字母和數字。
(2)額定二次電壓
:電壓互感器二次側的額定電壓。
(3)級別:被測繞組的級別,有P、計量等2個選項。
(4)當前溫度:測試時繞組溫度,一般可輸入當時的氣溫。
(5)額定頻率:可選值為:50Hz或60Hz。
(6)最大測試電壓:試驗時設備輸出的最大工頻等效電壓。
(7)最大測試電流:試驗時設備輸出的最大交流電流。
第四步: 選擇右邊的開始按鈕進行試驗。
2.2.3 試驗結果
試驗結果頁,如圖2.10。
圖2.10 P級PT的試驗結果界麵
對於不同級別的PT和所選的試驗項目,試驗結果也不同,見表2.5。
表2.5 PT試驗結果描述
試驗結果 | 描述 | P | 計量 |
電阻 | 電阻(25℃) | 單位:Ω,當前溫度下的電阻 | √ | √ |
電阻(75℃) | 單位:Ω,參考溫度下的電阻值,溫度可修改 | √ | √ |
勵磁 | 拐點電壓和拐點電流 | 單位:分別為V和A,根據標準定義,拐點電壓增加10%時,拐點電流增加50%。 | √ | √ |
變比 | 變比 | 額定負荷或實際負荷下的實際電流比 | √ | √ |
匝數比 | 被測試的二次繞組與一次繞組的實際匝比 | √ | √ |
比值差 | 額定負荷或實際負荷下的電流誤差 | √ | √ |
相位差 | 額定負荷或實際負荷下的相位差 | √ | √ |
極性 | PT一次和二次的極性關係,有同極性/-(減極性)和反極性/+(加極性)兩種 | √ | √ |
2.3 自測頁
自測界麵如圖2.11。在萬用表幫助下,自測功能可用於檢查設備是否損壞,測量電路是否正常。
圖2.11 自測測試界麵
2.3.1 參數設置
自測測試所需的參數如下表:
表2.6 自測測試參數
參數 | 描述 |
測試電流 | 需要裝置輸出的電流,有效值範圍:1mA~5A |
測試電壓 | 需要裝置輸出的電壓,有效值範圍:1V~100V |
測試頻率 | 需要裝置輸出電壓或電流的頻率,範圍:0~50Hz |
測試電流或測試電壓設置後,設置測試頻率,裝置將輸出對應頻率的電壓或電流,並顯示檢測到的實際電壓或電流。在選擇電壓後,如果負載太小,導致實際電流有效值大於5A,則顯示過載信息。在選擇電流後,如果負載太大,導致實際測試電壓有效值大於100V,則也會顯示過載信息。
2.3.2 接線方法
選擇電壓測試時,將S1短接另一個S1,S2短接另一個S2。用萬用表電壓檔測量S1和S2之間的電壓,若與實際電壓相符,說明設備能夠輸出電壓且電壓測量環節正常。
電流測試時,將電源輸出的S1、S2端子短接。電壓回測的S1、S2不接。可在輸出的S1和S2之間串入萬用表電流檔,若萬用表測量的電流與實際電流相符,說明設備能夠正常輸出電流且電流測量環節正常。
2.4 功能按鈕
2.4.1 參數頁功能按鈕
(1) 打開報告
報告界麵,如圖2.12。選擇打開某個試驗報告,該報告的參數信息和數據會顯示到各個頁的對應欄目中。
圖2.11 打開試驗報告界麵
(2) 保存報告
報告界麵,如圖2.13。
圖2.13 保存試驗報告界麵
(3) 係統工具
係統工具界麵,如圖2.14。在該界麵中可以進行時間校對、係統升級等操作。其中:調試用於出廠調試,升級用於軟件界麵的升級。
圖2.14 係統工具界麵
(4) 幫助
圖2.15 幫助界麵
(5)打印
用戶可以打印當前報告,此報告可做為現場試驗的原始記錄。
2.4.2 結果頁功能按鈕
(1) 誤差數據
選擇誤差數據將顯示5%和10%誤差情況下,額定一次電流倍數與最大負荷之間的關係數據界麵,如圖2.16。界麵中給出的數據是根據實際勵磁測試數據計算得到的。計算方法見附錄B。
圖2.16 5%誤差數據界麵
(2) 誤差曲線
選擇誤差曲線,將顯示10%(或5%)誤差情況下,額定一次電流倍數與最大負荷之間的關係曲線界麵,如圖2.17。界麵中橫坐標為額定一次電流倍數,縱坐標為允許的最大負荷。
圖2.17 10%誤差曲線界麵
(3) 勵磁數據
選擇勵磁數據將顯示勵磁數據界麵,如圖2.18,界麵中給出了自動計算出來的拐點電壓和拐點電流。
圖2.18 勵磁數據界麵
(4) 勵磁曲線
選擇勵磁曲線將顯示勵磁曲線界麵,如圖2.19,界麵中給出拐點電壓和拐點電流。
圖2.19 勵磁曲線界麵
(5) 比值差表
選擇比值差表將顯示不同額定電流百分比和不同負荷值情況下被測CT的比值差表,如圖2.20:
圖2.20 比值差表界麵
(6) 相位差表
選擇相位差表將顯示不同額定電流百分比和不同負荷值情況下被測CT的相位差表如圖2.21:
圖2.21 相位差表界麵